888集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888集团新闻 >

欢迎光临888集团至善讲堂(第七十八期)  “文学是恒久鲜活的新闻” ——庞德与《中国史诗章》(1938年、1940年)

发布时间:2025-04-25 访问次数:

2025423日下午,德国锡根大学文学理论博士、爱丁堡大学资深研究员、埃兹拉·庞德国际学会前任主席、欢迎光临888集团外籍专家Roxana Preda教授受邀为我集团师生开展了题为“‘文学是恒久鲜活的新闻’——庞德与《中国史诗章》(1938年、1940年)”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欢迎光临888集团李文婷副教授主持,众多师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讲座伊始,李文婷副教授对Roxana Preda教授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Roxana Preda教授的核心研究领域是现代主义诗歌,尤其专注于对美国诗人、文学评论家和翻译家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的研究,出版或发表各类学术著作、论文50余部(篇),受邀出席各类学术论坛、讲座并发表讲话30余场。

 

Roxana Preda教授精彩讲解

 

Roxana Preda教授聚焦庞德1940年发表的双联诗《第52-71诗章》中涉及中国历史的部分,主要围绕三大主题展开:探讨庞德为何以十首诗篇书写中国历史;分析这一结构设置对《诗章》整体构架的意义;结合历史语境,重新解读“中国与亚当斯”的并置叙事策略。针对这三个主题,Roxana Preda教授从三个时间维度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庞德非正式接受中日文化熏陶的时期(1909-1938年);《第52-71诗章》的创作背景(1937-1939年)以及诗章内部的时间架构(从远古至1780年)。


李文婷副教授主持

 

首先,Roxana Preda教授介绍了庞德如何通过阅读《四书》《礼记》《诗经》等国学经典,了解中国文化内涵,同时在俳句和浮世绘等日本文化的影响下,如何对中国历史进行理想化塑造。其次,Roxana Preda教授指出,庞德在多年深入研究中日文化的基础上,试图通过诗歌建构一种并置的历史叙事,将中国历史(远古至1780年)与美国建国时期的历史(约翰·亚当斯时期)加以对照呈现。庞德在这段时期的创作体现了他对西方现代危机的批判以及对东方治理典范的理想化。最后,在谈及诗章内部时间架构时,Roxana Preda教授认为,庞德通过构建历史性的诗歌叙述,避免对当下政治与现实的直言评判,而以古代智慧的隐喻与再现,映射其时代的精神危机与文化矛盾。


现场互动交流

 

Roxana Preda教授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答疑,耐心细致地解答了各位老师和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最后,李文婷副教授对此次讲座做了精炼的点评和总结,认为此次讲座加深了广大师生对于庞德及其诗学理念的理解,并再次向Roxana Preda教授表达了真挚的感谢。至此,本次讲座圆满落幕。

 

讲座现场

 

文:伍雪梅、赵振羽

图:赵振羽、汪国莉